江苏银行财报背后的秘密:零售神话还是数据陷阱?

author 阅读:78 2025-04-26 03:32:07 评论:0

江苏银行的个人金融神话:数据背后的冷思考

光鲜的财报,掩盖了什么?

江苏银行2024年的年度报告,乍一看确实亮眼。营业收入808.15亿元,归母净利润318.43亿元,零售AUM突破1.42万亿元,稳居城商行首位……这串数字堆砌起来,仿佛是一座金字塔,闪耀着成功的炫目光芒。但数字真的能说明一切吗?我不这么认为。这份财报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魔术表演,用一连串精心包装的数据,掩盖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。

比如,零售存款余额增长了16.21%,但零售贷款余额只增长了3.40%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江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做得不错,但在放贷方面却显得有些保守。为什么会这样?是因为风险控制更严格了?还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?或者是因为更愿意把钱投向其他回报更高的领域?财报里不会告诉你这些,它只会告诉你一个漂亮的增长率。而我更想知道的是,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多高?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,江苏银行能否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?

“全”字战略:真的是万能药吗?

江苏银行提出的“全客群、全产品、全渠道”发展思路,听起来很美好,仿佛只要做到“全”,就能无往不利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我不禁要问,这种“全”是不是一种贪大求全?是不是一种资源分散?

“全客群”,意味着要服务所有人。但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,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。江苏银行真的能针对每一个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吗?还是最终只能提供一些标准化的产品,让客户自己去选择?“全产品”,意味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。但每一种产品都需要专业的团队去运营,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。江苏银行真的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好每一种产品吗?还是最终只能把一些产品外包给其他机构,自己只赚取一些渠道费用?“全渠道”,意味着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。但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运营方式完全不同,需要的资源也不同。江苏银行真的能把每一个渠道都运营好吗?还是最终只能把一些渠道当成摆设,让客户自己去选择?

在我看来,“全”不是一种优势,而是一种负担。真正的优势在于专注,在于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擅长的领域,做到极致。江苏银行如果真的想在个人金融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,就应该更加聚焦,更加精准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“全”。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